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2017年5月,在大川镇唐家村村支书梁正国的引领下,我和同事一起走访了我的扶贫对象--唐家村四组村民王德军家,他家离唐家村服务中心并不远,走路过去上个小坡不到10分钟就到了,还没走到家门口,一只小黑狗汪汪的冲着我们叫,“快别叫了”,一位妇女一边说着一边从屋里跑出来,迎接我们的是王德军的爱人司之云,她见到我们客气的笑了“快进来坐,欢迎欢迎”,我往屋里探了探身子,有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人走了出来,我连忙搀扶着她,她笑着说,“闺女,不好意思,家里寒碜,连个电视机都没有,要不坐外面吧?我给你们搬凳子。”我急忙说,“大娘,千万别这么说,我们是来看望和帮助你们的,没事,有什么困难您和我们说说,千万别客气啊!”
在与司之云交流的时候,我了解到,她爱人是一位隧道钻石工人,经常外出流动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13岁正在上初中,一个只有6岁刚上小学,还有有位年过半百的老母亲,主要经济收入都是靠她爱人王德军打工挣钱为主,她在家多半是照顾年迈的婆婆和两个女儿的衣食住行。家里的收入仅仅靠王德军一人,其实并不乐观,我在问道她有哪些困难?她低着头告诉我“如果有,那就是子女上学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了,光出租就好几百呢”,我了解到,唐家村附近并没有初中和小学,如果要完成对子女的教育就必须去大川镇上的小学进行教育,那么相对应的支出就增加了不少,而且如果要同时兼顾着家里的老人,衣食住行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虽然生活稍显艰难了些,但是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不过,我两个姑娘都很懂事,尤其是我大姑娘,年年上学都是第一名的好成绩呢,老师都很喜欢她。”我回应道:“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的付出姑娘们都看在眼里,学习成绩好是对你最好的报答啊”她不好意思的笑了。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户,我深深感受到对贫困户的帮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与她们的沟通和了解,我也更加迫切的想要帮助他们尽快脱贫,但是靠一己之力是完全不够的,我多么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希望更多的孩子出门就有学上,让她们能减少负担,尽快脱贫,不用在为了生计奔波,不在为了上学奔波,过上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生活。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
谭永成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谭永成一人肩上,而谭永成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10年4月份,谭永成的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谭永成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这些贫困人群,只是广大落后山区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我的帮扶对象)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艳姐帮扶对象)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把我们当成县里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
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 ……此处隐藏7189个字……位于怀柔水库上游的村子,人均年收入不及当地人均收入的一半。
“一定要帮村民办点实事儿。”刘艳平在“民情日记”中写下了第一句话。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最了解农民的不易,精准扶贫成为她定下的“小目标”。
“全村30多户果农种了200多亩核桃,不知为啥,这几年总是染上‘黑死病’。”有村民愁眉不展地诉苦。染上这种病的核桃树,树干上会长出黑斑并逐渐扩大,流出黑色的液体,整棵树慢慢枯死,果农们管这种病叫“核桃癌症”。
“治不好了,等树死了,刨了再种别的树。”一位果农无奈地说。刘艳平听了,心里一紧,传统核桃从栽种到盛果期,大约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新疆纸皮核桃也需要两三年时间。如果持续枯死,更换树种,不仅费时费力,村民收入也要打水漂!
刘艳平专门向市农委的行家请教,又咨询“12316”农业服务信息热线,找到了“药方”。然而,光有“药方”还不够,涂药、换土、剪枝等专业林保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刘艳平又向怀柔区园林局求助,邀请林保科专家到果农家里,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科学种植。“看到果农们的眉头展开了,很有幸福感。”刘艳平说。
两年多来,她走访村民的脚步一直没停,“民情日记”也越来越厚。
帮即将参加高考的残障家庭子女免费辅导功课,为村里争取市农委的80万元专项资金修建田间公路,协调6万元设立“乡村便利店”,给全村49户贫困户送去过冬的棉衣和米面油……在村民们口中,对刘艳平的称呼也从“刘书记”慢慢变成了“刘姐”、“大妹子”、“闺女儿”。
2017年11月,第一书记的两年任期已满,刘艳平又主动申请延长了两年。“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任务,我现在还不能走,希望在2019年11月任期期满后,村民的收入能比我来时翻一番!”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昨晚计划今天去大海子村民小组看望低保户艾宗祥,所以今天一早就开始出发了。
艾宗祥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体单薄,妻子52岁,是一位智力一级残疾人,二老的大儿子多年前因没钱治病,很早就离开了人世, 24岁的二儿子也是智力一级残疾。一家三口住在16平米的政府帮助修建的瓦房里。今天是第二次去他家。
艾宗祥家住在只有一条小路通往的大山上,地名名副其实就叫大山上,隔村组公路有1公里多的山路要走,目前山上只有两户人家居住了。从我家到艾宗祥家有半小时的路程。
5月份摸底调查的时候去艾宗祥家实地摸底调查,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位在大山种地的姓涂的老伯,他听到我们要去艾宗祥家,便丢下锄头自告奋勇的给我们带路。涂老伯很健谈,他告诉我们,大山上的人家基本都搬下山了,现在只有凃世明家和艾宗祥家还住在大山上,他还说,从来没有一个包片村干部到过大山,甚至连他自己也有好几年没去过凃世明家和艾宗祥家了。迎着早上的朝阳,草叶上的露珠闪着多彩的光芒,好像在对我说”小伙子,欢迎来到大山,你是来我们大山的第一个村干部“。不多一会儿我的鞋子就被露水打湿了,糊上的一层黄泥巴。沿着蜿蜒的小路一直往山上爬,沿路都是山下群众种的玉米,已经婷婷玉立,开始抽穗了,这些山地坡度远高于25度,都应该纳入退耕还林的范畴了,但是还没有申报到退耕还林的项目,老百姓还种着庄稼。
按理爬到山顶都应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都应该感觉到心旷神怡,但是此刻我的内心却很沉重。大山上的两户人家至今都还未通自来水,艾宗祥的傻儿子唯一的工作就是用水壶去提水以供家用。生活用电也是才通了两年。听艾宗祥说,刚开始供电所还要收电费,后来供电所的一个好心收费员向领导请示后,才免收他家的电费。其实他家里除了照明用的电灯,唯一的电器就是玉米粉碎机,一个月用不了几块钱的电费。艾宗祥的家只有16平米,而且因为地基不稳,房屋已下陷变形,由方正的正方形变成了棱形,家门口因为生活废弃水开门就倒,形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烂泥塘,进他家门槛要一个箭步跃进去。
在艾宗祥家跟老人家攀谈了两个多小时,知道了政府已经给他家一家三口解决了低保,也让他家享受到茅草房改造的政策,帮他重修了住房。他现在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是人畜饮水问题。当我问他,如果政府给他把房子建到山下,他是否会乐意搬下山时,他眼里瞬间闪过一丝光亮,继而低头对我说,因为地全在大山,不想搬下山。我没有劝他,因为可能是对我还保留着什么,还不能敞开跟我这个”说话不抵用“的包片干部谈论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想先把他家纳入危房改造的对象,至于其他的等我跟他”拉拢关系“后再给他做思想工作。我慎重地在记事本上写下”艾宗祥,住坡头镇堰塘村大海子村民组,住房等级D级,住房结构砖砌,地基已下陷,承重结构已变形,建议拆除重建“。
我对艾宗祥家的近况及需求做了详细的了解,将他家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写了报告向镇政府汇报,以便彻底改善他家的生活状况。我们身边”艾宗祥式“的家庭还有很多,扶贫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竭力帮扶,才能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确保他们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天气阴
这个季节庄家都熟了。前些日子入户走访知道了村民的耕地大部分离家挺远。因入秋前后连续几天的暴雨将脑包山村通到挠圪图村、到碌碡坪村,挠圪图到温圪旗,温圪旗到西壕赖四条沙石路被洪水冲毁近13公里,村民收割的庄稼无法上场,眼看着饱满的粮食,却无法收获。为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向包扶单位法院主要领导汇报情况,法院主要领导立即动身入村实地调研,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出资为麻迷图行政村修复四条水毁路段,并要求驻村工作队立即施工,确保村民的粮食粒粒归仓。
今天修通往碌碡坪自然村的路,天公不作美,要下雨的样子,被山洪猛冲达三米多的深沟有三处,非常难修。在装载机马达的轰鸣声中,突然来了一伙人,手里拿着工具,有男有女,细看发现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我急忙上前拦住他们说,机械作业,有危险,回去吧!但没有一人离开,村民们说:你们给修路办好事,我们哪能回去,来了帮不了大忙也能出一点小力,随后挖土的,撬石头的干了起来。寒风中飘起了雪花,但丝毫没有影响男女老少的修路热情,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干的热火朝天,真是风雪无阻。转眼到了中午时刻,村民们上前和我说:村里准备好吃的了,回村吃一口饭吧,我们已经安顿好了,给你们包饺子啦!在村民的一再要求下,我们只好欣然接受。
这一幕幕的情景,让我这个在寒风中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多么纯朴的村民。
麻迷图行政村位于卓资山镇西南丘岭山区,地域面积117平方公里,由24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156户301人,种植土地1732.1亩,养殖牛588头,羊6234只,驴49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18户26人,2017年脱贫22户31人,2018年脱贫5户10人。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都需要畅通无阻的道路。村民们参与道路的修建,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只要沉下心为村里办好事、办实事,老百姓就不会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