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02-17 10:46:35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7991字]

第一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我算是明白了。

有这么几类人:我们大部分人,就是一直在学习的过程,面对一堆知识和观点的时候,并没有抱有敌意,经常恍然大悟(当然说不定是经常左右摇摆);另有一部分人,或者第一种人到了后期,开始学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很多东西都开始有选择接受了,有时候不自觉的也开始了成见和顽固;再有一部分人,是引领观点创造观点,它一定有它的支持者,甚至成为改变历史的名字,任何一个信仰(宗教及革命),无不是煽动起家;最后一部分人,从一开始,无论是强大的内心还是强大的智商,一开始就完全是自己的一套体系,不幸的是,这一套与整个社会都不太和+谐,更不幸的是,他有才华有名气又好斗于是成了个怪物。比如辜鸿铭。于是,他的智商加上固执只能引领着他一步步构建好自己的越来越“理直气壮”的歪理大厦。

他自负到不会改变。那些被他时不时提起来的反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学者,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对他有用;以他的学识,假想敌的观点他不提起罢了。而真正狂傲的人,也会对真理谦逊。跟他观点对立的陈独秀,一样自负有才且还有个共同爱好,一生却一直在不停的否定自己。金庸也不停的颠覆之前的风格,几乎所有有追求点的文艺工作者,都喜欢百变,无论是闲来无聊还是努力超越,这其实是很可爱的。

美洲散文集里面有几篇政客的尖酸文,相当那个啥。我没有参加过什么辩论队,中学时倒是参加过辩论活动,也不太记得了。就是觉得,两种观点存在时,自说自话,引经据典,偷换概念,甚至攻击,这算是观点碰撞吗?这样的话,直接打架不是更好?

比如中国人的精神,论中国妇人,论纳妾,他用他的那点子中国底儿,说着英文向老外倾倒。几句古文几句诗词,顺带来个其他地区的地域歧视,就代表了中国人温文尔雅,中国妇人热爱自虐,纳妾制度完美至极。

而面对对手,他接着用他的利口,尖锐地指出对方的技术性错误。于是否定其观点。我晕,写一个错别字不等于不知道1+1=2。再一个招数就是书中反复重申同一观点,现实中外文狂飙,睥睨众人,没社交礼仪了,这些个出风头的招数,哪个跟观点的碰撞有关?这也就是那时候大家喜欢热闹,思想自由些。要不然,猴戏早一边歇着去了。要学白展堂:“跳舞,我不行;打架,你不行!打架讲究稳准狠,整那些没用的干啥啊?”

ps:他的所谓英国群氓主义,看了半天,应该说的是英国民主。德国是正义的,憎恨混乱的;而英国群氓是造成混乱,于是激发了正义的德国的军国主义,于是战了争。该怎么做呢?把人民驯化成中国人,啥事儿也没有了。

人类的知识存在上万年,不是为了一个固执的老头的特立于世而去为其所用。看了他的书,他被那么多人关注,是因为他用他的花里胡哨的才华与行为艺术,让时代终于记住了转型期还有这么个声音。就像是人类进化中,倔强的阑尾。发了炎了,谁记不住啊!割了拉倒。

ps:我觉得哈,那个经常写出让人警醒的好文的苏维埃师兄,在其他方面无疑是犀利的进取的。在涉及到愤青体系时,完全就是上面提到的第四种人。ok,完全同意西方不是好东西理论,而且从统治者角度讲,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是利于统治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行吗?利于统治就一定利于进步吗?不说寻找一个在维护国家强大与保证人民权利的平衡点,不说少点七十码李刚门,反而怪人民发帖子看韩寒。puei!就中国的历史来讲,国家挂了,绝不是人民的原因,也不一定是人民的力量,但一定是人民的痛苦。

我晕,怎么写这么远,能通过不?

第二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不愧是“清末怪杰”,他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辜鸿铭也是一个“狂徒”。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

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正是辜鸿铭这种狂放的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无比自豪的态度,使他写下了《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从头到尾都在褒扬中国人的书。

《中国人的精神》,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全书分为绪言、导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导论阐述“良民宗教”;正文第一章论“中国人的精神”,第二章论“中国女子”,第三章论“中国语言”(转载需注明来源www.),第四章论“约翰 〃史密斯在中国”,第五章论“一个著名的汉学家”,第六、七两章论“中国学”;附录论“崇拜群众的宗教”或名“战争与出路”。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详细的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以及对西方的披露。在这本书里面,他形象的描绘中国人是活在心灵生活里面的:“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

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在辜鸿铭看来,又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如牧师、军警等)还不算,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 ……此处隐藏2967个字……>

第四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

“当一个人学会享受孤独的时候,孤独也就变成了一种美。”鲁迅先生也曾论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在那样一个时事风云变幻、国家遭受苦难、全盘西化之风横扫中原的晚清萧条岁月里,许多人都在困惑着:清廷的统治者迷惘了;失去土地的农民迷惘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也迷惘了,太多事情,太多选择,究竟何去何从……纪伯伦说自己喜欢走极端的人,而自己也是极端的人。辜鸿铭其实本可以选择不成为这样的人,当时许多人眼中的“小丑”,所谓的“异端”。但是每个人的一生总要有所持守,有所持守就注定要付出一定的的代价,辜先生甘愿用他一生“怪诞”的言行持守他的对于中国博大传统文化的信仰,所以他注定不为当时的中国人所理解。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人类中富有深远意义和长远眼光的思想家们都是如此走过来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中国似乎在任何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总会有一些人固执的高高将拳头擎起,因为他们相信,那些当时不为国人理解和接受的闪着光的思想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代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人的精神,是辜先生对真正的中国人精神品质和灵魂魅力的虔心召唤和完美诠释,也许你会觉得当代社会中,国人的那些美好天真的气质几乎荡然无存了,辜描写的是已经逝去的东西。但是我想说,人类精神与灵魂层次上的内容是最难以改变和湮没的。只是常常处在这个充满功利化和私欲膨胀的社会氛围中,它们暂时被自己掩藏起来了,我们渴望成功,害怕伤害,时常于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看看辜先生的书,也许你会于润物无声的精神教诲中找到一些源自本真的东西,而那些必将照亮你未来人生旅途,如果你同样选择持守,也许将遭遇更多的荆棘和泪水,但是相信若是经历过这番通往真正幸福彼岸所必经的洗礼之后,你将会重拾因本真而可爱的中国人才具有的高水准自信力和幸福感……

当今的世界上,中国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她在走向强大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未知的前路需要摸索,这就是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使命。我们要凭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依靠着我们祖先留存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最优越的条件。

中国人的精神必将永远延续下去!

第五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的著作。辜鸿铭先生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长达14年的游学经历不仅是他深谙欧美文化的精髓,期间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而且也造就了一个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外语的语言天才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归国后,他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把我国儒家典籍《论语》《中庸》译成英文与德文等。是一位对西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学家!由以上简介可以看出,辜鸿铭先生堪称怪杰!

《中国人的精神》主要介绍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的妇女、语言、中国学等方面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中国人的精神的阐述。

中国人的精神这一章,通过与西方国家人民的比较和新旧式中国人的比较的方式,深刻且客观地描画了真正的中国人。“那么,我所指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是中国人生存的所需之物,它在心态、性情和情操上,有着与其他民族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区别于当今的欧美人??” “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

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以上形象的总括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所在。中国人的精神就是集博大、精深、淳朴于一身的人!而中国人最本质的精神是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有别于西方人的一个特点!这与日本的武士精神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日本的武士精神是通过自小的培养而成的。而中国的这种精神是发自内心而非规矩的一种精神。例如,一个中国人不小心碰伤了一个人,他会很自然而然的就说出一句“对不起”。而日本人则会根据他们所学的规矩,机械地一边鞠躬一边说对不起。这看起来远远没有中国人的精深、淳朴!

“旧式的中国人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我想应该是:他们身上没有丝毫的野蛮,粗野或邪恶。借用动物学上的术语,我们可以说,真正的中国人是一种被驯化了的动物。”这一句话借用动物学的术语去刻画中国人。给人印象深刻,生动形象!确实,旧式的中国人就像是被驯化的动物。但是这样的不精确的语言刻画不一定能引起牟宗三先生的共鸣,因为被驯化的动物只会听人的指令去做事。而人最起码的还是会自主思考过后再做事。尽管这样的思考是多余的。但他也总有这么一个过程!(毕竟,在封建统治者时代的中国,平民是没特权的,人们做什么事总要按照一定的规矩去做。即使是天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牟宗三先生在《生命的学问》里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因为是人,就要真正的是一个“人”,

同时就要真正的把人当人看。因此,我反对一切不把人当人看的理论与行动。“人是人”这一句重复的语句,是多么庄严而警策。因为是人,就要真正地是人,这含有多么崇高而丰富的意义。这点,我深深地起敬畏之系念。”人是人!而中国人就是真正的中国人,温文尔雅的、博大、精深、淳朴的中国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旧式的中国人是没有一点野蛮、粗野或邪恶。这可以从古代的统治模式得知!在那封建统治下,那样的小农经济下,人们要求的并不多,只要能自给自足就心满意足了。没有太多的野心。这样的一个人,你还认为他会有野蛮或邪恶念头吗?“麦嘉文博士前不久说过:“中国人的温文尔雅,并非颓废的顺从,也不是被阉割的驯良。””而麦嘉文博士的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准确且用语精辟的。上面说到了中国人是顺从统治者的。而这并非颓废的顺从,而是有思考性的顺从。若真的把平民压迫得过于厉害,有人则会起义反抗。就如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近代的金田起义等农民起义,都是平民在承受不了压迫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这足以说明中国人没有颓废的顺从!中国人的驯良,是由于中国人接受的儒家文化的教育。并且中国人传统的民族精神,那种内发的善良,中国人的驯良根本就没有在前面加上“阉割的”这个前缀。所以说,麦嘉文博士这句话是十分准确的!中国人的思考行为力与内发的善性,造就了他们的并非颓废的驯良,还有他们没被阉割的顺从!

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这就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了!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详细的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对西方文化的揭露。笔锋犀利,见解独到!无论多好的著作都会存在一定主观意志的。但对于这《中国人的精神》还是比较赞同的!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79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蝉试客文库 www.chanshiwa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