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5-03-08 08:20:05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11118字]

第一篇: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看了《含泪活着》,体会更多地是感动。首先讲述的是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一大部分想学习的知识份子造成的破坏,可以说是毁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的美好前程,但这已成为历史,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现在,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继续犯。从片中真切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父母为了子女所付出的辛苦。这是一部活生生的爱与泪的纪录片。

片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丁尚彪为求学到了日本,而又为了还债及供女儿上学在日本打工的艰辛旅程,及一家人十几年间相互分离的悲情。对于主人公丁尚彪,这是我们公认的好父亲的真实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在异国他乡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忍着思乡思亲之苦拼命打工挣钱,这足以让我们震撼。在日本,人生地不熟,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亲朋好友的相助,只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在坚持,无怨无悔。这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父亲的我们,应该具备这最起码的责任感,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甘愿拼搏。对于我们,我们现在所体会出的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所付出的心血,我们现在最应感谢的是我们的父母,二十年来一直一直在付出,却不求回报,作为在太阳伞保护下长大的我们,要时刻想着长大后要怎么孝敬父母,现在的我们应做些什么事来让父母开心,尽可能地让父母觉得我们已经长大,父母可以放心满意地看着我们为了他们再继续拼搏奋斗。。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八年前,同样在这个地方送别丈

夫,至今未逢。。此刻,再度送别女儿,不知何日再见。。这是丁尚彪的妻子的经历,丈夫96年去日本求学,继而一直在日本打工,八年来一直没回来过,丈夫一直在异国他乡,拼命地挣钱。八年来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忍着思夫之痛,同样为了女儿,也一直在拼搏。这是何等伟大的妻子及母亲。八年,虽然在茫茫人生长河中算不上很长,但这也代表了2920个日思夜盼。一个母亲,自己带着孩子辛苦的生活,但她并没有辜负丈夫的寄托,成功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位高素质的留学生,八年来,心中的辛酸没人去诉说,对丈夫的思念强忍在心中,而对女儿的关怀却始终如一。他们的女儿丁晽,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知父母的不易及期盼,在学习上始终如一的刻苦,为的就是能早一日实现远在异国的父亲对自己的期望,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实现了目标,去美国留学。

片中最感人的两个场面:一是女儿丁晽去留学途中,经过日本,并去探望父亲丁尚彪的场面;二是妻子去日本探望丈夫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足以让每个人潸然泪下。。一个是八年未见面的父女,一个是近十年未见面的夫妇。这是世上最深的亲情,而时隔八年之久未能见面,这种分离之痛,相思之苦,是每个人都会承受不了的。八年未见,然而只能相知几日又要分离,丁晽与母亲在于父亲临别时所呈现得是一个动作,都是不敢再看对方,都只是在地铁开动的一瞬间回头望一眼对方,挥手告别。。这又是一种何等强忍的痛苦,世上最深的感情永远是亲情。。所以,现在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亲人,殊不知几何,我们就会分离,珍惜现在,不要让未来感到后悔,

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劝诫。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做什么事都不要让自己后悔。在外打工十多年,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回到家人身旁的丁尚彪,在回国的那一瞬间潸然泪下,这泪中包含了十几年来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对老人的不孝,对妻子的不公,对女儿的关怀不够,对自己十几年来付出于心酸的感慨,对女儿的自豪,对妻子的感谢。。。。这泪中包含了太多太多,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人,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钦佩,感动。活着,是为了对得起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是为了关心我们的所有人;含泪活着,对得起任何人,父母,妻子,儿女都会为之高兴。向丁尚彪这位伟大的父亲致敬。。。。

第二篇: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纪录片含泪活着读后感

《含泪活着》记录了一个35岁的中国底层人民前往日本为梦想、为女儿默默奋斗了15年的故事。而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在校大学生,在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只想到了两个字——回家。

1996年,老丁为了学习和生活独自去了日本,留下了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在上海。原以为是走向了另一个新的世界,却没想到进入了另一个困境。逃离了所谓的语言学校,老丁变成了“黑户”,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浪生活”,在工厂打工、餐厅洗碗,揣着能让女儿出国深造的梦想一个人在日本底层流着汗和泪,隔了8年见到了女儿,仅仅十来个小时。最终女儿考上了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并成为了医生,老丁回了家。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老丁妻子说的:“这8年来,最痛苦的是只有我一个人……”看着妻子憔悴的脸庞,爬满了的皱纹也已被泪水淹没,我真的忍不住泪流。有很多人问:老丁这样做值得吗?我不知道,可能老丁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没有值得不值得,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向前走,不管苦和累,走下去。这或许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共性,不管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接受着走下去,没有那些所谓的意义与值得不值得。

可是,这13年与家人亲情的空缺,下一个13年,以后的几十年,能补回来吗?女儿上小学时与同学闹矛盾;女儿背完课文,要找家长签字;女儿家长会;女儿考试考差了,伤心、难过;这些统统需要父亲的参与却没有父亲的参与,女儿人生最好的那些与父母相处的年华,独独缺了父亲。一个孩子,最幸福的时光不是有许多的钱可以花,因为钱对于小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意义,而是父母亲陪在身边,宠着自己,哪怕会挨打会挨骂,但是有完整的父爱与母爱,孩子的生活才是正常与幸福的。而本来应该是女儿小时候生活的榜样与力量的父亲,本来应该像宠爱公主一样宠爱女儿的父亲,却独独在孩子人生成长中最需要父亲的时候远走了他乡,这一去就是15年。这些日子再也不会有第二次,那些遗憾永远补不会。

当老丁妻子质疑着老丁,说:“你为什么不回来,是不是那边有女人了……“,说着那样的话的妻子,背后是一个人拉扯女儿长大的无限辛酸与无奈。家里厕所堵了,电灯坏了,女儿半夜发烧了,半夜躺在床上睡不着……这些时候,一个妻子最需要丈夫的时候,独独丈夫不在身边。家庭生活的压力,与一个人的孤独侵袭了这个女人整整15年,那是老丁从日本寄回来的钱永远弥补不了的。

而老丁,一个人在日本流浪15年,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把所有的工资寄回了家,无时无刻他不想念着自己的妻儿,无时无刻他不感觉到孤独。小小的房子里,还墙上挂着女儿长大的照片,那应该是支撑着他在日本这样流浪了15年的唯一力量吧。如果回到家,这份力量会不会更强大呢!

《含泪活着》里三个人物,父亲、妻子与女儿,因为父亲的远走日本,女儿最终能出国深造,完成梦想,但是也因此使他们三个人承受了太多的辛苦与孤独,那是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我敬佩故事里的父亲,也为他15年没能在妻子与女儿身边而感到遗憾和惋惜。

生活给予了太多人的不幸,让很多人不得不远走他乡打拼,只为给家人一个 ……此处隐藏6332个字……岖泥泞,殊不知当你踏上人生的峰顶,才会发现曾经的山穷水尽,都只为今天的柳暗花明,走过岁月才发现自己应该深深的为曾经的苦难深深的鞠上一躬。

一部《含泪的活着》结束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让“电视画面与解说词”这堂课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的思考更是超越了专业,到达了人生的高度。我们不过是历史浩瀚卷轴上的一粒灰尘,只是有的人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打磨成了玉石,有的人则被历史的甩袖轻轻拂去了而已。丁尚彪或许只是我们生活中的路人甲乙丙丁,但他的抉择与执着,坚强与信念却让他于平凡之中最为奇绝。

我们在过去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今天不同的生活,年少的我们,可能不会察觉一次次看似漫不经心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以及为它所付出怎样的生活。但是对于35岁的丁尚彪来说,去日本学习的这个选择,彻底改变了他的整个家庭,整个人生。当他借债出国,离开娇妻幼儿,可见到的只是位于日本北海道的阿寒町布伏内地区的一所偏僻简陋的学校,我想那时的他一定万念俱灰悔之晚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放弃,而是偷偷爬上了去往东京的火车,以“黑户”的身份,飘荡在东京那繁荣的街头。这期间丁尚彪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在最后一班地铁下班后沿着铁轨线走路回家。回家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包括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如此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打垮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树立了一个新的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送女儿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看到这里,推己及人,我们那些颓废的彷徨,不知道目标在何处的懵懂,此刻,都仿佛被一种叫做惭愧的情绪所取代。在生活面前,一切的牢骚哀怨都只会遭到鄙视,唯一让自己坚强的力量就是不放弃,一直努力的走下去,并且在过程中不断的找寻新方向,为了一个并不遥远的目标,付出全部的努力。丁尚彪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勤勉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在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小栖息地中,女儿的照片是

他全部的动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纽约州立大学!这些镜头让涉世未深的我们,都不禁有种百感交集的感慨。活着的过程如此之艰难,可活着的意义却如此非凡!但异国的打工生涯还没有结束,丁继续留在日本,为了女儿接下来的学费而辛苦劳动,他已经看到了希望,并执着的为着希望而拼搏。于是,十五年的黑户生涯,十五年的生死离别,十五年的孤独岁月,十五年的辛苦操劳,去时风华正茂,回来两鬓斑白,可是,一切终不后悔,一切终有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这困厄中的顽强和奋进么。

每一个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如今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早已经不是只有养育之恩那么简单,而是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其极的宠爱,八零后九零后们打出生开始就被冠上了“小皇帝”和“小公主”的美称,于是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了无忧无虑。从小时候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现如今在象牙塔中的自由自在,过程中又有几次想到父母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曾经的叛逆让我们高喊着“代沟”而冷漠的关上自己的房门,拒绝掉门外两张无奈叹息的脸;曾经的少不更事让我们即使犯错也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反而狠狠的甩开两双默默爱抚的双手??此刻的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书写着寂寞和空虚,觉得这个世界冰冷而又无奈,这些都只因为我们忽略掉了那骨血中的血脉相连,忽略掉对父亲母亲的感恩和回报。家庭之爱是永恒的,它无私宽广隽永深长。《含泪的活着》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年的打拼,十几年的分离,十几年的寂寞,都只为女儿的有朝一日;十几年的艰难,十几年的辛勤,十几年的守候,都只为女儿能够出人头地。他们身上有每一个中国父母的烙印,他们的行动更诠释了一种大爱无言的伟大。幸运的是这个女儿没有让他们失望,她唯一可以回报父母的就只有学习,用自己学业上的努力成就父亲的梦想和母亲的期盼,这个大团圆的结局让每一个人欢喜,也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这份艰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这样回报??女儿去往美国的飞机可以在东京停留一天,父亲在站台中接到女儿,又只能在站台中送走女儿,所有的爱只是帮女儿拿行李,说女儿长了双眼皮,还说她应该减肥了??当列车带着女儿走向机场,他只能望着女儿的背影默默的流泪,父亲无声的泪水,带给心灵的是无比的震撼。让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奋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辛苦了半生的父母,和一份沉重却值得的责任。

什么是爱情?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顾落花”?懵懂的我们相信一见钟情的浪漫和执子之手的期许,青春的我们肆意绽放自己的冲动和义无反顾的激情,可是那些美妙的情绪和多情的文字,那些无端的争执和滚烫的泪水就真的是爱么?那为什么我们不敢相信天长地久,不能相信矢志不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变故,那么多的分分离离?丁尚彪和妻子结婚25年,却有十五年两地分居,十五年正值人生烂漫时,十五年无奈分隔不相见,十五年的寂寞操守,十五年的孤独流浪,期间总免不了诱惑和故事,但他们并没有被周围浮躁的气氛而带动,而是一直选择了等待,时间在考验着爱情,也在打磨着爱情,直到十五年后再相见,她特意换了身新衣服,他拿出了结婚时的新枕巾,她依然是他二十五年前憨笑抱回的新娘,他依然是她笃定志向依靠一生的新郎??相见时不需拥抱,分开时也不见缠绵,但就是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深情由内而外的散发进每一个观众的内心。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需要山盟海誓,不需要天崩地裂,它只是生活中的彼此信赖彼此支持,需要在生活的拷问下执着坚贞,并且最终可以相偎相持相伴到老。当妻子十三年后来到东京,当丁尚彪带着妻子游览日本时,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感受到他们那一颦一笑间渗透出来最为真挚的幸福,那是足以感动和温暖我们麻木内心的力量。而最让我的心深受震撼的,还是最后他们分别时的场景:因为黑户的无奈,丁没办法送妻子到最后,只能提前一站下车,然后默默的注视妻子远去,车窗外的丈夫看着妻子无声的流泪,妻子的泪水在眼圈之中打转,几次想回过头去,却终究只是等到车子启动要离开的那一刹那,匆匆的回头摆了摆手,然后再也不能停住眼泪的奔涌??妻子在车上默默哭泣,车厢内没有人会关心此刻她心中的天塌地陷;丁也在站台上久久不愿离去,红红的眼框勾勒出坚毅的模样,仿佛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所有苦难,都因为妻子的这份理解和守候,全部化为灰烬。他们并没有将爱情挂在嘴上,让世界都听到,却默默的让每个看到这场景的人感受到了这份最真挚的感情和最深厚的情谊。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丁尚彪用十五年的时间诠释了这句话的内在,在他看似平凡的人生之旅中创造了三个不朽的奇迹:一是黑户身份生存异国十五年,二是普通工人供出留美大学生,

三是与妻分别十五载依旧不弃不离。这在这个容易悲观堕落茫然彷徨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中,实在难能可贵。

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思考,最终都会回归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相信主人公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不放弃,拼尽全力与之对抗,最终收获幸福的经历会鼓舞感染我们去更好的生活,在生活的悲苦之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我们的奇迹。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多篇)[此文共1111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蝉试客文库 www.chanshiwan.com 版权所有